上海交通大学召开首届绿氢产融发展论坛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2023-08-17 09:31   来源: 互联网

导语:2023年8月15日,恰逢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绿动全球,氢启未来”: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成功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丁文江,原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等出席论坛,200余位“绿氢”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共赴盛会,畅论“绿氢”未来发展前景。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主持。

绿氢产融研究中心隆重揭牌,组建绿氢产融专家团队

众所周知,氢能是最有潜力的新能源之一,但目前全球氢气产量的95%以上是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工业副产品等生产的氢气,生产时会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等)制取的氢气,其碳排放可以达到净零。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旨在聚焦氢能,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绿氢领域的科学研究优势,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形成绿氢产业发展的智库,最终构建全球绿氢产融创新解决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终身教育学院院长、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洁,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头屯河区人民政府特派代表查新明副主席,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宋雪枫,上海交大设计研究总院董事兼执行总经理王云武,上海交大氢科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杨海燕共同为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揭牌。本中心由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联合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新疆新能源集团等机构联合发起。

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主任为胡洁,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为丁文江院士,专家委员会主任为胡洁。顾锋和胡洁为赵春萍、宋雪枫、李晶生、忻雷、章俊良、易培云、罗迎江、杨海燕、卫容之、蒋宏(由王云武代表)、赖晓明(由黄颖代表)颁发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书。

领导嘉宾对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寄予厚望

顾锋在致辞中,代表上海交大对绿氢产业界人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对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希望氢能产业界、金融界的同仁能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平台上,共同促进氢科学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蓬勃发展,力争孕育氢科学科技创新企业,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战略贡献交大力量。

丁文江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自己所带领的轻氢之镁团队在镁合金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交大氢科学中心在氢科学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积聚产业界、企业家、金融界等中坚力量,通过科技创新和产融结合,为实现中国乃至全球氢能产业的制备工艺创新、材料结构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作出贡献。

查新明在致辞中,指出新疆绿电资源潜力广阔,期望绿氢产融研究中心和新疆绿氢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双中心”驱动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应用链、企业链和产品服务链,构建沪疆两地绿氢产业创新解决方案,将新疆乌鲁木齐和上海打造成为海上通道和中欧陆上绿色通道的桥头堡城市。

氢能专家畅抒金融投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等观点

原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发言中,强调绿氢是未来新型能源体系的枢纽,并针对绿氢的绿色化和数字化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呼吁企业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产学研融用平台上,提升企业绿色转型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宋雪枫作《绿氢产业创新与投融资机会》主题报告。他表示,申能集团锚定“双碳”目标,承担起发展氢能产业的时代使命。如今,申能的氢能业务不断创新,与交大科研团队的合作成果丰硕,并制定了氢能发展的“三纵三横”战略,推动行业加快由导入期向产业化发展。能源转型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投融资机会,金融行业通过为高碳经济活动向低碳转型提供融资,在保证产能和实体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最终实现对绿色金融的有效补位。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易培云作《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主题报告。他指出,未来碳税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统筹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打通“源-网-荷-储”关键环节,逐步实现能源转型,而氢能正是能源转型的纽带,必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他对氢气的“制-储-运-加”、氢能行业进展及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模式作出全面分析,介绍了交大在氢能技术领域的突破和产业化成果,并提出氢能行业将是另一个万亿级赛道。

胡洁教授作中心战略规划报告,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终身教育学院院长、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洁作《全球创新研究院发展战略与绿氢产融研究中心规划》主题报告。首先,从全球创新的大背景下,他提出全球创新研究院的发展战略,给出创新驱动发展的4.0新模式和新路径,并以第一个“双碳板块”院长工程为例,诠释了完整版的4.0解决方案:双碳金课体系、面向产业的双碳咨询、零碳园区系统设计白皮书与智库、智慧零碳园区样板间与全球范式,以及“双碳板块”接下来的规划和展望。然后,从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设计创新四个维度,他给出了“绿氢板块”院长工程的规划。最后,作为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倡议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绿氢领域的研究优势,汇聚绿氢供给侧与需求侧全链条资源平台,打造东西部新能源产业融合中心,形成绿氢产业发展的智库,最终构建全球绿氢产融创新解决方案。

随后,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单位签约仪式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胡洁,申能集团氢能办陈笠,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章俊良,上海交大机动学院院长助理、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董事长易培云,上海交大氢科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杨海燕,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黄颖,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主任李俊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董事、执行总经理王云武,新疆新能源集团特派代表罗迎江书记,上海创能国瑞新能源科技董事高智龙,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忻雷代表各自单位,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交大校友会能源科技分会副会长、原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晶生,上海交通大学原总经济师、终身教育学院专家顾问刘牧群,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副总编卫容之等应邀出席本次论坛。

 此次绿氢产融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对绿氢产融的高度重视,对氢科学技术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将充分利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在氢能人才培养和氢能产业发展创新中,积极发挥高校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大作用,为绿氢产业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卢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健康生活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